老中医的1个私藏40年的方子,今天公开,囊肿结节息肉一网打尽!
清代名医王清任在《医林改错》里,提出了一个观点,就是身上这些长期存在的囊肿、结节、息肉,归根结底都离不开一个“瘀”字。说白了,就是气血瘀滞了。
所以中医有一个说法,就是无论是囊肿,结节,还是息肉,不管位置在哪,气滞血瘀都是最核心的病根。因为气不通了,血不流了,身体里的痰湿、浊气这些东西就会堆积,堵在哪,哪里就长出这些病灶。
既然气滞血瘀的病根找到了,那么用药就有了方向。我有一个用了40多年的方子,既能活血破瘀,还能行气导滞,兼备健脾化痰的功效,今天我就分享给大家。
图片
打开今日头条查看图片详情
这个方子的君臣佐使搭配得非常讲究。君药,丹参、莪术、三棱,这三味药主要负责攻坚破瘀。臣药,我用柴胡、香附、郁金,它们有疏肝理气的功效,气机顺畅了,血才能跟着气走。佐药,用了茯苓、白术、半夏,它们三个健脾、燥湿、化痰,从源头上减少痰湿的产生。最后的使药,甘草,主要是调和各种药的药性,让药效共同发力。
打开今日头条查看图片详情
之前我曾接待过一位患者,她呢,先是体检发现有个肝囊肿,2厘米左右。没过多久,又查出甲状腺有个小结节,3类,胃上还长了个小息肉。这一连串的病把她吓坏了,虽然医生说问题都不大,定期观察就行,但她还是特别担心,连带着睡眠也不好,感觉浑身不得劲。
我看她舌质偏暗,舌头边上还有明显的齿痕,舌苔白腻,脉象摸起来弦细。这很明显是肝气郁结,导致脾的运化功能减弱,从而产生了痰湿。这些痰湿随着气机瘀阻在不同的地方,形成了肝囊肿、甲状腺结节和胃息肉,虽然位置不一样,但根源都是气滞血瘀。
图片
打开今日头条查看图片详情
针对她的情况呢,我就用上面说的方子为基础做加减,主要是用了柴胡、白芍来疏肝柔肝,解决气郁的病机;用茯苓、白术来健脾祛湿,切断痰湿的来源;用丹参、当归来活血化瘀;再加上浙贝母、夏枯草专注散结,薏苡仁利湿排浊。
患者回去服用了一段时间,逐渐有了些变化,特别是心情舒畅了,胃胀的感觉也减轻了。后来她一直坚持调理,前段时间复查发现,甲状腺结节从3类降到了2类,肝囊肿和胃息肉都缩小了,而且没有继续生长的迹象。
当然了,中药一定要在中医的指导下使用,不可擅自用药。
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,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,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,请点击举报。